与近年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相对应,国人对动物性食品的消费也在快速增长着。《何以为食?》探讨的就是这个现象。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平均猪肉消费量翻了一番,西式和本土的快餐连锁店已经遍布城市中心,市场规模高达每年280亿美元。若不是采用了美国式的集约化生产系统,这些都是不可能达到的。
然而,集约化养殖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了:“工厂化养殖场(养殖厂)”圈养的猪或家禽数以千计,它们产生的大量粪便污染了地下水和河流;全国性的饥荒曾夺去数千万人的生命,但仅仅两代人之后,中国已经有将近四分之一的成年人和五分之一的儿童肥胖或超重;在中国,由饮食导致的慢性疾病,已经成为了最大的致死因素。
在29分钟的影片中 (普通话及方言,配有普通话字幕),获奖独立导演简艺通过大量采访,用镜头捕捉到了中国食品生产消费情况的转变。受访者来自中国社会的不同领域,包括江西省养猪场退休职工周淑珍,正在扩建自家猪禽饲养场的年轻老板王荣华,以及中国知名环境工作者温波等。
影片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中国正处于快速变化之中的食品和农业环境,也揭示了这些变化给公众健康、可持续发展、环境、气候变化以及动物福利带来的影响。片中出现的很多地点、人物和事件,都是头一次被镜头记录下来的。
出场人物
肖木秀是“万猪”养殖场职工;波动的猪肉价格让这种小型企业难以生存。
邬小红在北京做动物福利方面的工作。
易胜明是江西省吉安市易家村的一名个体养猪户。
王荣华是投资猪禽养殖场的一名年轻老板,他正在家乡扩建养猪厂。
余力是“维根小屋”的老板;在读过2006年的联合国报告《牲畜的巨大阴影》,并且了解到牲畜在全球变暖问题上的重要性之后,他在北京开了这家注重健康的蔬食餐厅。
解征是原创音乐人和动物保护工作者,他创立了素食公益宣传团队“别吃朋友”。
田永胜博士是政府官员,他担心越来越大的牲畜养殖规模会给生态带来破坏性的冲击。
温波是中国知名的环保主义者,在国家地理空气与水保护基金工作。
谢红英是“当麦基”快餐店的老板,这是一家吉安市内的本土快餐店。
制作团队
《何以为食?》由获奖导演简艺指导,摄制团队全部由中国人组成,包括助理导演宋玲、制片人肖齐平、摄影师潘可武等。Brighter Green的合作伙伴还包括了dGenerate Films 的钱盈(Karin Chien)和Snapdragon Films 的苏珊娜·路德维希(Susannah Ludwig) 。
简艺是一位独立电影制片人和文化工作者,对宗教、教育、环境保育、全球化、历史和其他文化议题都十分关注。他于2009年创立了青原色创新实验室,专注于采集和记录社会记忆。简艺曾任教于中国传媒大学五年,是“耶鲁世界学人”(2009) 、“亚洲文化协会”资助旅美艺术家(2008),纽约新校大学“中印学人”(2008-2010)和剑桥大学访问学人(2007)。 他导演的纪录片和剧情片获得包括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铜天极奖等国际奖项,并在纽约现代艺术馆(MoMA)、联合国气候大会分会等全球众多场合放映。简艺还曾担任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的评委、南亚青年导演才俊训练营导师,并在苹果电脑店艺术家系列讲座等场合做过讲座。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和美国圣母大学。
《何以为食?》导演访谈 (英文)
欲获得更多关于影片的信息,欢迎访问Brighter Green的纪录片专页。